发布时间:2025-04-10 12:10:06阅读次数:0次
01-什么是心智解读
心智解读理论又称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对他人和自己的心理状态(如需要、想法、意图等)的认知,包括对他人的情绪识别和对他人的想法意图的理解,并由此对相应行为作出的结果预测和解释。其本质是对他人心理状态以及心理状态与外界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推测的理论。
02-心智解读在孤独症儿童康复中的作用
1、促进社会性信息的交流
心智解读能力训练从情绪解读、想法解读、假想游戏等不同模块来提高孤独症儿童的社会水平认知,通过训练,使孤独症儿童意识到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也可能有错误的信念,进一步使其可以结合他人的愿望、意图和情绪来解释他人的行为,同时学会如何正确回应他人,从而完成与他人社会性信息的交流。
2.有助于行为符合社会规范
对于孤独症儿童,由于心智解读能力的缺损,他们无法准确把握他人心里的想法和感受,甚至会出现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他们难以把握情绪表现规则,因此,改善孤独症儿童对他人想法和情绪的理解能力,表现出符合行为规范的行为,是心智解读能力训练的目标之一,也是其意义所在。3、改善人际关系
心智解读能力训练的作用还在于改善孤独症儿童的人际关系。个体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在于能否理解他人的意图、想法和感受,并在此基础上表现出合适的行为。理解他人的想法,正确把握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这对于建立稳定的同伴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03-提升心智解读能力的先备条件
(一)眼神注视
眼神注视是所有沟通与互动的根源。透过与对方的目光接触,才能觉察到互动时所需的基本线索,如表情、手势等。
(二)分享式注意力
儿童能使用信号(如声音、表情、动作等)将他人的注意,导向至有趣的物品和事件来跟对方分享。其中包括眼神交替(人与物品间视线的转换),眼神追踪,手指指示,跟随手指指示,展示等多种行为。
(三)社会参照能力
社会性参照是指孩子在不确定的情境下,能根据他人的表情、声音、动作等信息,参照他人的状态来决定下一个动作。
(四)模仿能力
模仿是一种意图性行为,是基于观察而来。孩子模仿他人,即是将自己置身于他人的位置,即传达了孩子对人感兴趣的一种社会性趋向行为。
(五)假想能力
一般孩童在10~18个月大时就可以进行假想游戏。
孩子能进行假想游戏,表示对假想之事物有了基本的认知与想法。日后就更能用口语清楚区分假想与事实的差异。
(六)语言认知理解能力
学习心智解读,语言的认知理解很重要。语言程度至少要达到五岁的水准。因为就一般孩童而言,五岁已能明确具备了心智解读能力。孩子具备这样的语言水平时,对心智解读的问题才较能理解,学习才能有成效。
上一篇: 11种儿童语言障碍干预训练方案分享
下一篇: 居家生活中如何提升孩子主动表达沟通技能?